您好,歡迎來到甘肅農(nóng)民網(wǎng)!
錢續(xù)坤
時間才過晌午,年味四溢的鄉(xiāng)村就有鞭炮聲響起。做事從來不甘落后的祖母,一邊催促擅長書法的伯父趕緊去寫對聯(lián),一邊指揮著我們研好墨、備好糊、搭好梯。所有的工作準備得當,太陽離西山還有很長的一段距離,祖母可不管那么多,“快貼,快貼”的命令,使得頑皮的我們開始手忙腳亂起來,同時也歡欣鼓舞起來。
“左右對仗,仄起平收!”在堂屋里還一直在揮毫潑墨的伯父大聲地叮囑道。年齡稍長的我心領(lǐng)神會,像猴一樣“嗖”地爬上搭在屋檐的木梯,首先將上聯(lián)“喜居寶地千年旺”貼在大門的右側(cè),然后折轉(zhuǎn)到大門的左邊,將下聯(lián)“福照家門萬事興”舉在手中,聽著站在庭院中央的父親的指揮:“再上一點,靠邊一點!”祖母依舊很不放心,她瞇縫著眼,背著手大聲地召喚:“快,快把橫批貼上!”
身穿新衣的弟弟歡天喜地地從堂屋里跑出,他手中跳躍的四個大字,是父親對新春最誠摯最樸素的心愿:幸福,是對美好生活的憧憬;祥和,是對美滿家庭的期盼。
僅貼大門肯定是遠遠不夠的,在鄉(xiāng)村,即使是廚房、牛欄、豬圈,在過年時也必須貼上紅紅的對聯(lián)?!安衩子望}此房內(nèi),人生百味我心中”、“玉鼠回宮傳捷報,金牛奮地涌春潮”、“多吃多睡多長膘,有精有肥有銷路”等等雅俗共賞的聯(lián)語,儼然成了一道道靚麗的風(fēng)景線,吸引著練字習(xí)文的孩子前來評頭品足。
我把對聯(lián)剛剛貼好,就清晰地聽見對面的樹梢上,一對留守的喜鵲正在生動地啁啾;原來,我家的墻上有不少“鳥雀”也筑起了“新巢”——那草體的鳥兒,那隸體的鳥兒,那篆體的鳥兒,那宋體的鳥兒,在一片氤氳的紅光中扇動著美麗的翅膀,把瑞氣和喜慶蕩滿了屋梁,把愉悅與吉祥漾在了每一個人的臉上。
祖母自然不知道這些鳥兒是什么形體,但是傳統(tǒng)的民間習(xí)俗在她的心中根深蒂固,她看到所有的對聯(lián)張貼妥當,這才從閣樓里拿出那兩盞大紅的燈籠,嘴里還念念有詞:“對聯(lián)是年的眉毛,燈籠是年的眼睛,除夕是年的嘴巴……”
那時并不知道這是比喻的辭格,不過年的“眉毛”始終留在我童年的記憶里。我知道,那“眉毛”始終是舒展的,那“眉尖”始終會洋溢著喜氣。
又到除夕,又見對聯(lián)。無須用言語表達此時的心情,我深情地凝視,真切地感受到煦暖的春風(fēng),正從那一副副紅對聯(lián)上裊娜地升起;我知道明天一早起來推開大門,會驚喜地發(fā)現(xiàn):鄉(xiāng)村的面頰又是一片潮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