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甘肅農(nóng)民網(wǎng)!
竇艷麗
敦煌的雨,何其稀罕,何其少見!面積3.12萬平方公里的沙漠綠洲,卻只有39.9毫米的年降雨量,雨,是多么珍稀的東西!
童年時,對敦煌的雨有幾次刻骨銘心的記憶。
一次是上小學(xué)時的某一天,快要放學(xué)了,天空中突然電閃雷鳴,下起了瓢潑大雨,大街上的人很少,有的被雨堵在了別人家的屋檐下,很少的一部分在雨中前突后沖,奔向家的方向,我屬于后者,因為我沒有地方可以去躲雨。在滂沱大雨中,我一步一滑地艱難前進(jìn),任憑雨水澆透了我的衣服。不知怎樣勉強(qiáng)地走到了東大橋的大樹下,破天荒地,父親竟然打著一把黑色的傘在樹下等我,也許是怕那泥濘的道路阻攔了我回家的腳步,在大雨密織的雨簾中,父親的身影顯得那樣高大,那樣親切,我的在雨中凌亂的心,剎那間找到了歸宿……
一次,也是下了極大的雨,但那次是在家里,就很心安了。雨水順著房檐上的水槽往下流,形成一條條渾濁的水柱,水柱濺在地上,發(fā)出響亮的、刺耳的聲音。只一會工夫,地面上的磚縫就被沖出一條條縫隙,沖走了填塞的細(xì)沙,露出粉紅色的磚塊的本色。母親連忙招呼我們找出家中所有的器皿,大大小小的臉盆、腳盆放在水柱下接水,盆兒不夠用的時候,再找一些水桶。于是,伴隨著水柱的粗細(xì)、器皿的材質(zhì)的不同,發(fā)出了不同的聲音,細(xì)的“滋——”粗的“嘶——”更粗的水柱噼里啪啦砸在鐵皮水桶上,發(fā)出響亮的、刺耳的“咣——咣——”聲。雨量太大,水桶、面盆,竟然幾分鐘不到就滿了,這時家人又會輪流出動,大人拎大桶,小孩端小盆,將這渾濁的雨水提出院門,倒在門前樹溝里去。
小孩子喜歡雨,尤其稀罕這樣的大雨,有的從家里拿出一把雨傘,舉著在雨中跑來跑去,從街面上雨水匯成的溪流中跳來跳去,有時候也會故意光著腳丫踩來踩去,一腳踩下去,濺起一大片水花,心里也瞬間樂開了花。有的戴一頂大草帽,身子卻露在外面,好像最要緊的只需要將腦袋遮住。有的干脆找一塊尿素袋子,將一個角折進(jìn)去,做成三角形狀,然后頂在頭上,披在身上,這個簡易的雨衣,幾乎是鄉(xiāng)下孩子下雨時的“標(biāo)配”,看上去既好玩又滑稽,因為是不怎樣能遮雨的。
但無論我們怎樣誠心祈禱,雨終究還是慢慢停了,天空漸漸開始泛藍(lán),原來黑壓壓的烏云也漸漸地消散。太陽開始在云朵后面若隱若現(xiàn),時不時露出少半邊臉,放射出光輝。
走到后院,才發(fā)現(xiàn)原來雨不僅沖洗、澆灌了前院的花朵、樹木,原來也淋濕了后院的雞圈。那只一向雄赳赳氣昂昂的大公雞,似乎失去了往日的威風(fēng),一邊抖落著翅膀上殘留的雨珠,一邊踱著步,用惱怒的眼睛看著圈外的人們。
雨后蜻蜓不再低飛,蝴蝶也躲著不見,熱鬧的園子要多安靜有多安靜。苜蓿的紫色、黃色花朵,沉甸甸地垂墜著,苦豆豆的紅色花朵,被雨水沖洗后顯得格外鮮亮。樹葉上藏著的雨珠,還劈里啪啦往下掉著。如果此刻去踹一腳大樹的樹干,隱藏著的成千上萬顆雨珠會淋你個半濕。
雨漸漸停了,孩子的樂趣也漸漸少了,我們又開始盼望下一場雨,一場屬于敦煌的,獨一無二的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