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農民網訊(新甘肅·甘肅農民報通訊員 張曉蛟 楊乃偉 唐小艷)孟夏時節(jié),走進敦煌市2025年鹽堿耕地綜合治理利用試點項目示范區(qū),嫩綠的棉花、苜蓿、葵花、玉米、蓖麻等作物幼苗在陽光下舒展枝葉,這片曾泛著白花花鹽霜的貧瘠土地正煥發(fā)新生機。
據了解,敦煌市2025年鹽堿耕地綜合治理利用試點項目在2個鎮(zhèn)2個行政村實施,分別是轉渠口鎮(zhèn)定西村和郭家堡鎮(zhèn)梁家堡村,鹽堿耕地綜合治理利用面積達10050畝。建立了3個集中連片千畝以上的示范點,分別作為輕度、中度、重度鹽堿治理項目的核心示范區(qū)。其中,輕度鹽堿區(qū)3093.44畝,中度鹽堿區(qū)5628.87畝,重度鹽堿區(qū)1327.69畝。
在定西村的鹽堿耕地示范區(qū),種植大戶牛文靈蹲下身,輕撫剛出苗的棉花苗,滿臉欣喜:“今年在政府引導下,我承包了這邊100多畝地,種了棉花、蓖麻、玉米、油菜、苜蓿、葵花等多種農作物?,F在主要負責后期管理,具體技術方面,有技術專家來指導。以前種啥都長不好,現在看著這些苗子齊刷刷冒出來,心里踏實多了!”
敦煌市農業(yè)農村局項目股副股長楊乃偉說:“此次試點項目根據鹽堿化程度劃分輕、中、重三個示范區(qū),采取不同的治理模式來管理運營。通過這些模式改善試點區(qū)域的土壤質量,提高耕地的保水保肥能力,降低土壤鹽分含量。同時開展田間試驗,進行不同作物品種、微生物菌劑、土壤調理劑的篩選試驗,最終總結出適用于不同鹽堿區(qū)的治理利用模式進行推廣,實現鹽堿耕地‘有鹽無害’的目標任務,為敦煌乃至西北鹽堿耕地治理提供 ‘敦煌方案’?!?/p>
據悉,在5月18日北京舉辦的鹽堿地綜合利用協作網2025年工作啟動會上,敦煌作為西北鹽堿地典型代表縣市參加會議,做了交流發(fā)言,并因鹽堿耕地綜合治理技術措施的落實和綜合利用技術應用成效顯著,被授予為中國農業(yè)大學首批鹽堿地綜合利用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