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記,可得管管咱村這路!前兩天我家老婆子摔了一跤,雨大了水排不出去,太滑了!”崖坪村老杏樹下,幾條小板凳隨意擺成圈,村民圍著村黨支部書記你一言我一語,敞開了話匣子。這是隴西縣柯寨鎮(zhèn)崖坪村“書記邀您來嘮嗑”小板凳議事會的場景,沒有主席臺,不寫講話稿,家常話里藏著群眾的急難愁盼。

微信圖片_20251011090305_105_482.jpg

這條路,是壓在崖坪村下坪社560余口群眾心頭的“老大難”。路面破損不堪,坑洼處積滿泥水,就連孩子們上學(xué),走一趟就得濕了鞋,摔跤更是常有的事,村民們對此苦不堪言。為了真正聽進(jìn)“心里話”、摸清“真實(shí)情”,村黨支部結(jié)合“四最三點(diǎn)”意見征集活動,干脆把嚴(yán)肅的“會議室”搬到了院落里、杏樹下,邀請村民來嘮嗑,村民搬個小板凳就能坐下來嘮,積攢已久的訴求和建議,就這樣在輕松的氛圍里全倒了出來。

“這事兒必須辦!路通了,日子才能順!群眾的急難愁盼就是我們的發(fā)力點(diǎn),我來想辦法爭取項(xiàng)目?!毕鲁恋皆摯宓目h政協(xié)委員劉明霞現(xiàn)場回應(yīng)。她跟著村民踩遍了全村的泥濘路,哪里坑最深、哪段排水差、哪戶出行最不便,都一一記在本子上。帶著這些“一手資料”,她連夜撰寫提案、溝通協(xié)調(diào),最終硬是為村里爭取到60多萬元的修路資金,讓村民的“水泥路夢”有了落地的底氣。

施工隊(duì)一進(jìn)村,沉寂的村莊瞬間熱鬧起來,村“兩委”趁熱打鐵,連著開了幾場“小板凳嘮嗑議事會”,“得給我家門前留個會車的地兒,不然農(nóng)用車沒法錯車”“我家門檻高,門口得修個緩坡方便推輪椅”……你提建議,我來執(zhí)行,所有群眾的合理訴求都通過小板凳嘮嗑會得到了解決。

如今,崖坪村的泥濘路徹底變成了平整光潔的水泥路,車輛暢行無阻,村民出行無憂。談及變化,村黨支部副書記郭佳佳深有感觸:“如今崖坪村的‘小板凳嘮嗑議事會’成了香餑餑。路燈不亮了、水管堵了,村民都愛搬著板凳來嘮嘮,真正實(shí)現(xiàn)以‘民生’回應(yīng)‘民聲’?!?/p>

這種小板凳“嘮嗑議事”模式,用接地氣的方式打通了基層治理的“最后一公里”,讓村民從治理的旁觀者變成參與者、建設(shè)者,為破解基層難題提供了高效務(wù)實(shí)的思路??抡?zhèn)黨委書記段志誠表示,下一步,崖坪村將繼續(xù)用嘮嗑的方式,將黨的溫暖傳遞到群眾心間,將政策落實(shí)到群眾生活中,“嘮”出群眾的幸福生活。(劉旻瑞 文/圖)

責(zé)任編輯:孫振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