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甘肅農(nóng)民網(wǎng)!
編者按:今年是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為雷鋒同志題詞、發(fā)出“向雷鋒同志學習”號召六十周年。60年來,雷鋒的名字家喻戶曉,雷鋒的事跡深入人心,雷鋒精神更是滋養(yǎng)著一代代中華兒女的心靈,指引著許許多多的普通人走上了學習雷鋒的道路,成為雷鋒那樣的人。
贈人玫瑰,手有余香。近日,記者聚焦一群群、一個個“身邊的雷鋒”,報道他們扶危助困、熱心助人、溫暖城市的點滴行動和感人故事,讓學習雷鋒精神在隴原大地蔚然成風,讓雷鋒精神永綻時代光芒。
魯羿江:志愿服務處處可為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文 潔
從一個人做公益,到帶領一群人做公益。這條路,魯羿江堅持走了15年。
現(xiàn)在的魯羿江,是甘肅方舟救援志愿服務隊理事長、蘭州市青年志愿者協(xié)會副會長。
2008年汶川地震發(fā)生后,魯羿江立即從蘭州籌集了價值兩萬元的米面油以及礦泉水等物資,送往災區(qū)。之后,又在都江堰做了11天的志愿者,主要負責搭建帳篷、轉(zhuǎn)運物資等工作。
“從災區(qū)回來后,我對志愿服務工作有了更深的認識,從那時起,我開始思考如何讓更多的人走上學雷鋒獻愛心的公益之路,在平常生活中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濒旚嘟貞浀?。
于是,他和一群熱愛公益的朋友開始籌集資金為山村小學改善校舍、修建水窖,鋪設供暖管道;募集資金幫助300多名困難家庭及偏遠山區(qū)的孩子完成上學夢……
在魯羿江看來,雖然一直堅持做好事、獻愛心,但總覺得缺點什么。
經(jīng)過深入思考,魯羿江從碎片化公益之路開始轉(zhuǎn)入專業(yè)化公益救援之路。2017年,魯羿江和幾個朋友一起發(fā)起成立了甘肅方舟救援志愿服務隊,走上了專業(yè)化公益救援之路。
魯羿江告訴記者,“做公益不僅要有愛心,還應具備專業(yè)救援能力。”魯羿江深知學習專業(yè)救援和應急救護技術(shù)的重要性,因此他自己帶頭努力學習,不斷提高能力和水平,先后考取了國家應急救援員、國家中級消防員、國際救援潛水員、中國紅十字會救護員培訓師等資質(zhì)。
魯羿江非常注重對方舟救援隊的培訓。他說,為了提高志愿者的救援能力及自身的安全能力,凡加入方舟救援志愿服務隊的志愿者,都必須接受培訓。此外,魯羿江還定期組織隊員開展專業(yè)救援技能訓練,不斷提升隊伍的應急救援能力和志愿服務水平。
“‘救’在身邊,掌握了急救等知識,即使在平時遇到危險,我們的志愿者也能做到自救互救?!濒旚嘟孕诺卣f。
防災勝于救災,有備才能無患。為了提高全社會的防災減災意識,增強應急避險自救互救能力,讓廣大人民群眾能在災難中更好地保護自己,魯羿江經(jīng)常組織隊員進學校、社區(qū),義務開展防災減災安全知識講座,普及急救知識。6年來,他們在全省50余個鄉(xiāng)鎮(zhèn)開展講座800余場,累計受益群眾超過10萬人。
多年來,在救援搶險、自然災害救援、溺水救援、尋找走失的老人、愛心送考等各個志愿服務都留下了魯羿江和隊友的身影,僅參與舟曲泥石流、臨夏暴洪等重要救援行動就40余次。
“每次參與救援,都會看到一些新面孔,我感到特別欣慰。在我們的影響和帶動下,有越來越多的人,特別是年輕人愿意參與公益了?!濒旚嘟f,在他的言傳身教下,大女兒心里也種下了一顆公益的種子,她常常跟隨魯羿江一起參與保護母親河、文明交通勸導等志愿服務活動。
如今的甘肅方舟救援志愿服務隊,已有283名正式隊員、202名預備隊員以及2800余名志愿者,在全省建立了9支方舟救援隊,在地震救援、水域救援、山野救援等領域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成為政府應急力量的補充。
甘肅方舟救援志愿服務隊不斷壯大,讓魯羿江感到肩上的責任更重了。
“今后,我們將努力提升隊伍的科學化、專業(yè)化水平,同時在規(guī)范化上更進一步,也希望能有更多人加入方舟救援志愿服務隊,奉獻自己的力量,傳遞雷鋒精神,幫助更多的人!”
“雷鋒精神,人人可學;奉獻愛心,處處可為?!濒旚嘟瓐孕牛卒h精神就像一顆種子,不論在哪里都會生根、發(fā)芽!
張向鵬:小公益?zhèn)鬟f大能量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顧麗娟
如果一個人能長期堅持做一件事,那么,這件事就會融入其血脈,伴他成長。
十年來,張向鵬一直堅持做一件事——志愿服務,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讓自己的人生變得精彩。
見到張向鵬時,他正帶著公司團隊忙碌著。工作間隙,我們聊起了他與他的志愿服務。
“第一次參與志愿服務活動是大學的時候,參加了學校組織的貧困山區(qū)義務支教、普法宣傳等活動?!彼嬖V記者,正是因為在那個過程中體會到了幫助他人的快樂,才在心中種下了開展志愿服務的種子。
體會到“被需要”的快樂后,張向鵬將“被需要”轉(zhuǎn)變成“我需要”。之后的十多年,他先后累計參加志愿服務時長達5000余小時。
2013年7月,岷漳交界處發(fā)生地震。剛剛大學畢業(yè)的張向鵬便積極組建救災團隊,開展物資運送、災情評估等工作,一待就是16天。
“做公益志愿服務,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更多時候需要大家的幫助和支持。”在參與志愿服務的過程中,張向鵬逐漸發(fā)現(xiàn),公益事業(yè)是個龐大且細致的工程。為此,他開始加入一些公益組織,尋找志同道合的朋友。
加入甘肅省紅十字會后,他的公益志愿服務更加多元化。
2018年,張向鵬參與發(fā)起甘肅省紅十字會“益樂讀——甘肅鄉(xiāng)村兒童閱讀支持項目”,向全省鄉(xiāng)村兒童提供包含書籍、詞典的閱讀包,彌補鄉(xiāng)村兒童閱讀不足的問題。
“目前這個項目得到了社會各界的支持,籌集資金100多萬元,成為甘肅省紅十字會的志愿服務品牌項目?!睆埾蝙i激動地說。
新冠疫情發(fā)生后,張向鵬第一時間加入甘肅省紅十字會、蘭州市志愿服務聯(lián)合會和市青志協(xié)聯(lián)合發(fā)起的“蘭州市防疫應急志愿服務隊”籌備工作,并擔任副隊長,負責將2.36萬余斤防疫物資,配發(fā)至蘭州市城關區(qū)和金昌市金川區(qū)、永昌縣各基層防疫點等80多個單位,為疫情防控助力。
隨著公益活動的不斷拓展,他結(jié)識了越來越多志同道合的伙伴,便積極牽線社會資源,發(fā)起“青禾少年”公益項目,以資助困境青少年完成學業(yè)。目前,皋蘭縣團委提供的9名未成年人,受到了“青禾少年”項目愛心企業(yè)家的資助。
作為甘肅政法大學畢業(yè)的一名學子,在甘肅政法大學第二屆“手牽手”校友助力行動中,他主動資助5名貧困學生,向每位學生捐助2000元助學金,助力他們完成學業(yè)……
近年來,他先后榮獲甘肅省紅十字會“最美志愿者”、共青團甘肅省委“優(yōu)秀共青團干部”、蘭州好人、蘭州市五四青年獎章等榮譽,被省委宣傳部、省文明辦等13家單位聯(lián)合評選為第二屆學雷鋒“四個十佳”——“最佳志愿者”。
“這些榮譽不僅是對我的認可,更是對我的激勵。”張向鵬告訴記者,“幫助他人時,會影響和改變自己,讓我更加自律,更愛思考,也激勵我努力把企業(yè)做大做好,創(chuàng)造更多價值反哺社會?!?/p>
“我將把志愿服務作為終身事業(yè),組建更加專業(yè)的志愿服務團隊,吸引更多的人參與,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讓小公益?zhèn)鬟f大能量?!睆埾蝙i堅定地說。
雷鋒車隊:在車輪上書寫愛心故事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文潔 王聰
路遇老人需要幫助,他們及時停車施以援手;接到失主求助電話,他們不曾推辭,多方奔忙尋回失物;發(fā)生緊急狀況,他們挺身而出,奔赴現(xiàn)場支援……
9年來,他們用自己的力量,將雷鋒精神注入出租車行業(yè),以實際行動,打造了流動的“城市名片”——奔馬雷鋒車隊。
2013年10月,蘇彪和幾個志同道合的駕駛員自發(fā)組建了奔馬愛心車隊,希望大家在碰到同行有困難,老人、殘疾人、孕婦有需求時,能伸出援手,互相幫助。
2015年3月9日,小有名氣的愛心車隊更名為雷鋒車隊,吸納了更多駕駛員,同時加入了全國雷鋒車隊大聯(lián)盟。目前,奔馬雷鋒車隊共有駕駛員55人,其中7人為共產(chǎn)黨員,另有其他社會愛心志愿者302人。
在這個團隊里,學雷鋒、做好事的故事不計其數(shù)。
2018年的一天,蘭州下著大雨。駕駛員郭小勇在甘肅省人民醫(yī)院門口,看到一位女士推著輪椅上的病人站在路邊無助地張望,便主動上前幫忙?!跋掠晏燧喴螞]法推回家,一時半會又打不到車……”經(jīng)詢問得知,坐輪椅的丈夫楊先生需要定期化療,但很多時候因為打不上車,她只能推著輪椅,走回3公里外的家中。
郭小勇當即決定承擔起接送他們的任務。每周3次按時接送,郭小勇顧不上的時候就讓妻子去接送,一年里從未間斷。
郭小勇的愛心感染了大家。奔馬雷鋒車隊開始集體排班接送病人楊先生,每人每周3次6趟,無論刮風下雨,6年來從未間斷,傳遞了6萬多公里的愛心路。
在雷鋒車隊,更多的是拾金不昧的故事。蘇彪說:“9年來,我們共歸還乘客丟失物品100余次,價值50余萬元?!?/p>
除此之外,雷鋒車隊幾乎每月都會組織參加愛心公益活動。
9年來,他們參與了“岷縣7·22抗震救災”;多次前往會寧、渭源、隴西、榆中等地為留守兒童捐助學習用具和體育用品;中、高考期間開展“愛心送考”;春節(jié)前后堅持“春運暖冬行動”;在每年的雷鋒月、植樹節(jié)、教師節(jié)、重陽節(jié)、冬至節(jié)期間開展志愿服務活動……共參與社會愛心公益活動、學雷鋒志愿服務活動達400余場次,組織募捐愛心款達338795元,捐助物資30多萬元,無償獻血35700毫升。
疫情防控期間,奔馬雷鋒車隊總是第一時間積極響應,全天候、點對點義務接送防疫人員和志愿者,轉(zhuǎn)運防疫物資,給居民送生活用品……哪里有需要,就把雷鋒志愿服務項目開展到哪里。
9年來,奔馬雷鋒車隊先后獲得甘肅省學雷鋒活動示范單位、2017年感動交通年度人物、甘肅省第二屆學雷鋒志愿服務“四個十佳”先進典型最佳志愿服務組織、甘肅省抗疫青年志愿者優(yōu)秀集體等稱號,這些榮譽的背后,是奔馬雷鋒車隊九年如一日的善行堅守,更是這座城市對他們真誠付出的肯定。
“我們的宗旨是,車輪滾到哪里,愛心就要隨到哪里。”蘇彪說,奔馬雷鋒車隊就是要用實際行動,把雷鋒精神傳播到城市的每一個角落。
愛心驛站:被需要也是一種幸福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李永萍
在蘭州,有這樣一群人,他們熱衷于公益,把這份社會責任,踐行在日常生活中。他們就是蘭州市城關區(qū)愛心驛站公益協(xié)會的志愿者。
蘭州市城關區(qū)愛心驛站公益協(xié)會于2008年成立?!爱斈?,汶川發(fā)生地震,從電視上看到那么多志愿者深入災區(qū)積極抗震救災,作為一個四川人,我深受感動,就想以實際行動回饋社會。當時聯(lián)系了幾個熱心朋友,千方百計湊款捐助家鄉(xiāng)?!眳f(xié)會會長葛修瓊回憶說,這就是蘭州市城關區(qū)愛心驛站公益協(xié)會的前身。從此,她帶領團隊踏上了公益之路,將雷鋒精神發(fā)揚光大。
目前,協(xié)會有志愿者2326人,分設愛心驛站救援隊、文藝隊、醫(yī)療隊、助學隊、紅十字社區(qū)服務隊、車隊、后勤隊、宣傳隊8支小隊。共開展大型活動881場,參與志愿服務35240人次,幫扶對象154682人,志愿服務時長211440小時。
數(shù)字是抽象的,但這些數(shù)字的背后卻是一個個鮮活、溫暖的故事。
15年以來,僅葛修瓊個人參加志愿服務千余次,累計志愿服務211440小時。疫情防控期間,她堅持在防疫一線開展志愿消殺服務,由于長期接觸二氧化氯,她臉部過敏潰爛,長期無法治愈。每次,大家心疼她、替她惋惜的時候,她笑笑說,就權(quán)當“老了”。
“其實,被需要也是一種幸福。”她笑著告訴記者,這是她十多年堅持做公益的初心和動力。
采訪中,她提及最多的是她“戰(zhàn)友”們的故事。愛心送考、春運暖冬行動、綠色蔬菜進萬家、看望空巢老人……在葛修瓊的手機里,保存的照片幾乎都是關于團隊志愿服務的。
她邊翻手機,邊給記者介紹:“每月20日,助學隊骨干戴俊超都會給我轉(zhuǎn)賬200元,再由我匯入董欣欣(化名)家長的銀行賬戶?!?/p>
“董欣欣是我們幫扶的一位單親家庭的孩子。因為戴俊超操作手機銀行不太熟練,所以每次都托我代轉(zhuǎn)賬?!备鹦蕲偡喓痛骺〕奈⑿帕奶煊涗洠喟攵际寝D(zhuǎn)賬記錄。
幫扶困境兒童,是葛修瓊團隊策劃實施的“太陽花助愛成長計劃”項目,目前團隊已一對一結(jié)對幫扶453人,至今每月都會為43位未畢業(yè)的學生打款。
閆建新是救援分隊隊長,2017年加入志愿團隊以來,利用業(yè)余時間積極參與救援搜救等志愿服務?!澳睦镉行枰?,哪里就有閆隊長的身影?!币咔榉揽仄陂g,閆建新始終堅守一線。有次,在運送和分發(fā)防疫物資途中,閆建新身體劇痛難忍,被檢查出腎結(jié)石,但經(jīng)過簡單治療后,他又投入志愿服務。2021年12月,閆建新被推選為全國紅十字志愿服務先進典型。
“熱衷公益的王建武2021年10月加入我們團隊,去年,他將自己的越野車和貨車全部貢獻給團隊大半年,用來接送團隊志愿者和運送防疫物資,自己既當司機,又當搬運工,不僅自費加油,車還被剮蹭和磨損了不少,但他一次都沒推諉過,真的讓我們特別感動。”葛修瓊動容地說。
36歲的孫智超是一名退役軍人,2020年加入志愿服務隊?!耙粋€人能干五個人的活”是隊友們對孫智超的普遍評價。在疫情防控期間,他每天來回奔波,執(zhí)勤、運送物資、接送隊友……到處是他忙碌的身影。同時,每到一個城市,孫智超都會去獻一次血,如今已無償獻血12000cc。
點亮一盞燈,照亮一大片。這個團隊中,每個志愿者都像他們一樣,把幫助他人的雷鋒精神注入行動,融入生活,并從中體味幸福,獲得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