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甘肅農民網!
朋友說,看景不如聽景。這話,的確有些深意。人們寫得最多的“聽景”,大約是聽雨,聽鳥,聽溪吧!
流傳最廣的聽雨詞,應是宋代蔣捷的《虞美人·聽雨》:“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云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痹~人將少年時的浪漫、中年時的艱辛、老年時的悲愴,無不以雨聲渲染得淋漓盡致,人生的不同時候,聽來的雨景雨境,著實太不一樣。
童年時,只聽得到雨的歡蹦亂跳。卜落卜落的聲響里,千千萬萬的雨點你追我趕,嘻嘻哈哈,頑皮地逃跑著,藏匿著。跑得氣喘吁吁時,倏地鉆入江面藏匿不見的有,不管不顧一骨碌撞在玻璃窗上的有,沒皮沒臉耍賴躺在地面的也有……
聽著聽著,小妞兒就耐不住了,背著爹娘,悄悄飛入雨點的狂歡里,一起跳著自由的舞步,一起旋轉著360度的圈圈。仰起來的笑臉上,被可愛的雨點輕吻著;漸漸潮濕的黑發(fā)上,也嵌上了一顆顆晶瑩剔透的珠子……雷公擊鼓,電母演奏,偌大的天地,都是歡樂的舞臺:數(shù)不清的雨娃娃,一個沒心沒肺傻笑的人娃娃,都是舞臺上的快樂主角。
及至少年,雨里有了“為賦新詞強說愁”的風雅。不再瘋跑,默默行走在綿綿雨幕里,聽雨絲悄悄打濕了丁香,淡淡憂傷從飄落的紫色花瓣里裊裊而起:會想起“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里的姑娘,“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的惆悵、“花自飄零水自流”的閑愁、“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的悲涼……一時間,心中千千結,都自雨聲里聽來。
抬頭望,春天的雨落入憂郁的眸中;低頭思,眸中的憂郁落入春天的雨里?!拔嗤└婕氂?,到黃昏,點點滴滴?!崩钋逭胀砟曷犛昀锏募页饑蓿磺啻号又脫Q成了風花雪月的情短情長,到底還是有些“少年不知愁之味”的矯情吧。
到如今,經歷了人生的無數(shù)起起伏伏,雨聲里再也聽不出風花雪月。喜歡靜靜獨坐,倚窗聽雨吟:聽干旱半年的土地深處,雨緩緩滲透而來,一寸一寸將干渴的裂縫撫平;聽種子在濕潤的泥土里盡力伸展根須,將葉芽又奮力拱出地面一兩厘米;聽憔悴到一身焦黃只存主根的老樹,在甘霖的哺育里,重新爆出了嬌嫩的小芽……聽“春路雨添花”,也聽“谷雨催秧蠶再眠”,聽春分的雷雨陣陣,聽谷雨的新茶披露,一概都聽出了杜甫為百畝旱田得救的歡欣:“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p>
這一生,我們聽的是雨聲、是鳥鳴、是溪流,但境由心生,其實所聽皆為自己的人生。之所以覺得看景不如聽景,大約是因為聽來的景更契合自己的人生境遇。無論是童年聽雨的天真無邪、少年聽雨的多愁善感,還是成年聽雨的慈悲與曠達,都是人生里不可替換的風景。
輕攏時光細聽雨,且聽且珍惜,每一次聽雨里,那獨屬于你的人生風景吧!(黃小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