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甘肅農民網!
夏日炎炎,酷熱難當。這樣的日子,最愜意的事莫過于獨坐在院子里的樹下,沏上一杯綠茶,捧讀唐詩宋詞,和古人一起在詩意中避暑消夏。
古人講究居住環(huán)境,若是能在風光秀麗、林茂竹翠的地方修茅建舍,在那里消夏,是有福氣的。唐人王維在終南山下蓋有竹里館:“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钡拇_是這樣,清凈之家其實就是個避暑勝地。唐代詩人白居易詠道:“何以消煩暑,端居一院中,眼前無長物,窗下有清風。散熱由心靜,涼生為室空。此時身在保,難更與人同?!彼J為,端坐院中,清風徐徐,能靜心生涼。這詩應了“心靜自然涼”的俗語。柳宗元也有《夏晝偶作》:“南州潺暑醉如酒,隱幾熟眼開心牖。日午獨覺無余聲,山童隔竹敲茶臼?!币慌捎迫蛔缘玫谋苁钪畼?。
當然,就地取材,采取一些消夏措施,效果更佳。曹雪芹在《紅樓夢》中曾寫道,薛寶釵出一個謎語:“有眼無珠腹內空,荷花出來喜相逢,梧桐葉落分離別,恩愛夫妻不到冬”,謎底即為“竹夫人”。這種竹夫人,采用竹篾編成的圓柱形物,長約一米,中間通空,四周有許多洞孔,弄堂穿風,供人取涼。詩人蔡持正喜歡躺在竹床瓦灶之上,以書催眠消夏:“低屏瓦枕竹方床,手倦拋書午夢長。睡起宛然成獨笑,數(shù)聲漁笛在滄浪。”至于在庭院中澆花、聽蟬、看月,也是詩人樂行之事。
邁開雙腳,走出家門,從品味大自然的情狀中,體會無窮樂趣,也是古人消夏的風雅之舉。首選當然是到綠樹蔥郁的山中,宋人陸游《六七月山中甚涼》詩云:“城市方炎熱,村墟乃爾涼。拂窗桐葉下,繞舍稻花香?!碧拼唏売小渡酵は娜铡罚骸熬G樹濃蔭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痹谠娙藗兊墓P下,深山古樹參天,薔薇飄香,涼意拂面,好一幅別開生面的山中消夏風俗畫。楊萬里認為,池邊、涼亭、橋畔,瀕臨水面,氣溫要低些,也是乘涼的好去處。他賦詩曰:“小憩人家屋后池,綠楊輕風一絲絲。”劉禹錫有詩描寫水亭納涼的情景:“千竿竹翠數(shù)蓮紅,水閣虛涼玉簟空?!碧K東坡也樂于水邊納涼,亦留有“自清涼無汗,水殿風來暗香滿”的名句??穹挪涣b的李白干脆是“慢搖白羽扇,裸袒青林中,脫巾掛石壁,露頂灑松風。”
年華有限,詩意無窮。在溽暑難忍之時,品讀這些膾炙人口的消夏詩,恰如飲一掬山泉,甘甜于唇舌,清涼了心田。(程麗英)